
图片名称:天安门前
图片解读:
我不清楚这个小女孩在举手行礼的那一刻,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是我从他的眼睛中找不到我们那个时代曾经的眼神。究竟是什么变了呢?
图片名称:军功章啊
图片解读:
母亲的泪,为何而流?
图片名称:面子问题
图片解读:
没有人的时候我通常会拿走这个不速之客,然后继续享用;有人的时候我一定会露出最厌恶的表情!看来有时烦恼只是个面子问题!
图片名称:两扫街人
图片解读:
昨日清晨4时,沈阳市沈河区文艺路文艺二校的门前,准时出现了两位扫街人。一个是中年女性,另一个是小伙子。
中年妇女戴着厚厚的口罩,身穿橘黄色马甲,挥舞着大扫帚在灰尘中出没;小伙子则一身学生装束,一丝不苟地清扫着每一个角落。
“妈,完事了,走。”每一段路扫干净,小伙子都很自然地对不远处的母亲说。
“我怕别人瞧不起他”
对母子的关注,缘于8月5日接到的一个新闻热线。一位晨练者说自己在路上看到母子两人非常默契地一起扫大街,母亲是个环卫工人,儿子可能是个学生。下午,记者把母亲的体貌特征告诉给沈河环卫二所的一位班长之后,她马上就说:“那肯定是范大姐了。”
记者在8月5日下午见到被称为范大姐的范国静(音)时,她戴着厚厚的大口罩和帽子,帽檐压得很低,只露出了双眼。“本来就已经黑得很明显了,捂严实点防晒……”范大姐自己这样解释。不过记者在8月7日清晨见到她的时候,她依然把自己遮得严严实实。
记者掏出采访本的举动让范大姐吃了一惊,她挥手拒绝道:“我的儿子放假回来就帮我扫大街,我怕别人知道孩子的母亲是个环卫工人瞧不起他,担心别的孩子有想法!”
“没有环卫工人,市民就像生活在垃圾场一样”
面对记者的多次询问,这位母亲无论如何不肯说出孩子的姓名和所在学校。不过随后记者在采访小伙子的父亲时,得知小伙子叫刘智(音),是北京科技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记者还间接了解到,刘智曾对母亲表示:“没有环卫工人,市民就好像生活在垃圾场一样。”
昨日下午,本报两位记者再次在电话中表达了想进一步采访的愿望,刘智的父亲在电话中说,因为高考成绩好,有电视台也曾经采访过刘智。刘智是北京科技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因为是团委书记,这个暑假帮母亲忙活完,还要提前回学校迎接新生。
范大姐说,她希望能平平静静地工作,给上大学的儿子挣学费。她在电话中解释说:“孩子的父亲记错了,自己的孩子不是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生,也不是团委书记。”
一个母亲呵护孝顺儿子的良苦用心,让采访无法深入。
图片名称:又见老者
图片解读:
又见老者,又见疑问————在中国这样的知识分子现在太少了!
图片名称:路边征婚
图片解读:
这是2001年5月7日朋友阿文拍到的照片,今天我又在街上发现了,寻找幸福的男人仍然在寻找着他的幸福,3年,整整三年!原图地址:广东阳江市南恩路中山公园附近。时间:2001年5月7日傍晚7点左右。祝福他们,八年抗战,活着就是胜利!
图片名称:破坏分子
图片解读:
特殊年代的陈旧往事:有多少恶行假借正义的名义而行
图片名称:节日过后
图片解读:
无语,我们的国人就果真如此?
图片名称:现在女孩
图片解读:
每一个时代总有特定的时尚,但是有些“时尚”是永远不能被称之为“时尚”的。
图片名称:信任危机
图片解读:
呵呵,还是不说了~
图片名称:战争话题
图片解读:
政治家与广告商的区别,只是在在于所包装的东西及用于包装的东西不同而已
图片名称:瞧这闺女
图片解读:
老汉:老伴,你瞧这闺女,咋一动不动喔?
——代沟,其实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当我们到了这个年龄,看到我们从没见过的新事物,保不准是什么表情了~
图片名称:如此告示
图片解读:
表面看来,立这个告示牌的派出所似乎很为群众着想。但是细一想:卖淫女为何得以卖淫?这个事情应该是谁管的?呵呵,那就有点哪个既要做什么又要列什么的了。
图片名称:看戏的人
图片解读:
这是前几天发生在哈尔滨的人质劫持事件中的一张照片,看看上面一些围观人的表情,也许有一天当他们的亲属坐在这样的车里时候他们也会有如此的表情......
图片名称:信仰之路
图片解读:
快出新都桥的时候遇上4位虔诚的朝圣者,他们要这样重复着站立,双手合十,跪拜,匐倒一直到塔公去参加那里一年一度的经幡换新的圣会(可能用词不太恰当)而这里离我们开出塔公已经快80公里。。。。
图片名称:美国人权
图片解读:
一张图片所告诉我们的美国人权:
这是美军士兵邦得劳特斯与两个伊拉克男孩的合影。邦得劳特斯竖大拇指,两个伊拉克男孩竖大拇指,伊拉克男孩举的牌子上写着:
“一等兵邦得劳特斯杀了我爸爸,然后强奸了我姐姐。”
图片名称:狐假虎威
图片解读:
(1900年,昆明法国领事府):方苏雅时代的中国,各地都有“官府怕洋人,洋人怕百姓,百姓怕官府”的怪圈,因此经常出现官府与洋人互相借力的情况。这张方苏雅与其卫兵的照片似乎正表现了这种关系。实际上,方苏雅曾从官府手中救下其前卫队长的性命,而这支官府派出的卫队也数度帮助方苏雅从民众包围中脱险
图片名称:草帽背夫
图片解读:
(1903年,云南-川藏):从背景中石垒的房基来看这里已进入藏区。顶在茶包上的大草帽不仅遮阳挡雨,也使背夫们的身形奇特而且高大;在照片构图中起重要作用的三根木柱及其构成的十字架和“门”形框更赋予整个画图以宗教般的庄严。无论方苏雅本意想表达何种内涵,当我们百年后重新凝视这一情景时所能感受到的,除了凝固的历史外,也有一种行吟式的抒情。图右方苏雅拴在木柱上的坐骑暗示了整个拍摄过程。
图片名称:滑杆洋伞
图片解读:
(1899年,昆明附近):处于画面中心的一把洋伞所代表的身份与权势,通过竹杆压在两个轿夫的肩上。其实方苏雅更关注“这些外表无生气,极度贫困的人怎么能胜任这种工作,表现出如此的耐久力”!据他记载,苦力们一天内要走大约40公里,负重可能超过100斤
图片名称:茶马古道
图片解读:
1899-1904年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滇、藏、川的丛林草莽中,绵延盘旋着一条滇、川经西藏通往南亚西亚的神秘古道。古道上溜索连接着湍急的河流,马蹄印嵌在高山陡岩的石板上,这是商人、探险家和马帮踏出的路。其路线基本有两条:一是云南的普洱→大理→丽江→中甸→西藏的察隅→波密→拉萨→日喀则、江孜、亚东、柏林山口,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另一条从四川的雅安→康定→西藏昌都→尼泊尔、印度。这是亚洲大陆以茶叶为纽带的古道网络,长在千里以上,其中以云南中甸、四川康定、西藏昌都构成的三角地带是茶马古道网络分布最为密集的地方,是各路马帮交会最为频繁的地方,来自云南的滇茶和四川的雅茶与西藏的麝香、皮毛,以及来自印度的珠宝首饰香料等等在这一带互市,早在唐代便形成茶马互市,宋代于雅安设置“茶马互市司”,清代在云南永宁亦设茶马司。
当京滇公路未修筑时,这条古道就是交通大路,路上无日不有官商游客往来,人背马驮的货物也时时可见,因而每一个宿站都有充足客源,有时甚至几百人同宿一客站,堪称繁盛官道。话虽如此,就道路本身而言却是鸟道羊肠,崎岖难行,有人甚至认为不亚于“难于上青天”的蜀道。1899年方苏雅游历贵州的安顺、贵阳等地,拍摄了沿途的山川河流和各式桥梁,并涉足险峻难行的茶马古道;
1904年他由昆明经楚雄,从元谋沿金沙江而上,进入大小凉山,穿泸定桥至康定,再至川藏交界处,拍摄了沿途的彝族和藏族,并传真地记录了这一古道的重要特征:人背马驮-茶叶·马帮!
茶之路(1904年,云南-川藏):
背夫们的身体几乎被茶叶完全遮住,仿佛这些茶叶长出了双腿。的确,茶叶才是这些古道的中心,这是“茶之路”。为了便于运输,云南茶叶多制得成坨成块。如当时贡入帝廷的普洱茶,是在昆明将茶复蒸,趁茶叶回软时制成大方砖茶、小方砖茶及大七子圆、小五子圆茶,整齐美观且容易包装搬运。
图片名称:实惠水果
b图片解读:
80年代。周末去逛动物园,一家四口都爱吃西红柿,吃着一个,拿着一个,那就是当年最实惠的水果了。
图片名称:八十年代
b图片解读:
跳交际舞的人们,都一副正经八百的表情。和当时正在流行的迪斯科相比,他们跳得不那么疯狂,不那么刺激,过路的人只是远远地看着。
图片名称:只有11岁
b图片解读:
在纽约105街区,一个小流氓将枪直指摄影家的镜头。“他只有11岁,却学会了一切狰狞。”摄影家克莱因回忆说:“当然,他手里是一把假枪,他正玩的也不过是美国孩子街头巷尾惯玩的游戏。但在我看,这一瞬间早已不再是儿童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