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诗歌切入城市的方式 ——厦门诗人与艺术家合作实施诗歌行为艺术
诗歌切入城市的方式 |
以下内容为程序代码:
<SCRIPT>
var temSubDocTitle="——厦门诗人与艺术家合作实施诗歌行为艺术";
if (temSubDocTitle!="")
{
document.write("
——厦门诗人与艺术家合作实施诗歌行为艺术 |
");
}
var temDOCAUTHOR="";
if (temDOCAUTHOR!="")
{
document.write("作者: |
");
}
</script>
——厦门诗人与艺术家合作实施诗歌行为艺术 |
|
|
|
通常,诗歌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外。诗是天籁之声,她与我们相遇,仿佛启示降临,几乎总是突然的,生硬的,让我们手足无措,有时甚至让人疼痛。 近日,首届闽南诗群年会邀请当代艺术家合作,实施了一项名为“放置诗人”的诗歌行为艺术,生动地呈现了诗歌与我们这座城市的关系。 ——编者


子梵梅在火车站人行天桥 

南方在轮渡邮局

颜非在中华片区拆迁现场 
岸子在环岛路演武桥 上周四、周五开始,在环岛路、在广场、在轮渡、在火车站,在这个城市空旷与稠密的不同地点,陆续出现了诗人朗诵自己诗作的身影。他们旁若无人,仿佛自言自语。在一脸错愕的人群中之中,诗歌突然诞生、生长、滔滔不绝。这是艺术家曾焕光策划的“放置诗人”计划的一部分。 诗歌与人们如何相遇,就是这项行为艺术的目的。岸子朗诵的地点是环岛路演武桥上,那是危险之境,双脚之下奔腾着海浪;子梵梅在夜色中的人民会堂前和火车站人行天桥上朗诵,城市的浮华成了诗歌的背景;颜非选择了拆迁中的中华片区废墟,在巨大的空洞之中,诗人的身影落寞而顽强;南方置身于热闹的轮渡码头发表她的诗歌,周围的人群显得惊讶、好奇,却是宽容的。 诗歌切入这座闽南海岛城市有多种方式,然而都是不自然的,如同一枚坚硬的铁钉。 策划这项“放置诗人”计划的厦门艺术家曾焕光说:“按摩发廊、拆迁工地现场、人群中、立交桥、高架桥、高层建筑顶部、行驶中的集装箱车斗、市政府前、商场中、黑暗的空间中、地下通道内,都可以是‘放置诗人’的场所。诗人的朗诵是严肃的,端庄的。从形态上看又是突兀的、不自然的、格格不入的,是非常态在常态中的反映。我试图引起人们发问:到底是对牛弹琴,还是牛在弹琴?” 据悉,“放置诗人”并非一个单独的艺术事件,而是首届闽南诗群年会的一个组成部分。首届闽南诗群年会于昨天(周六)在厦门文联召开。由厦门著名诗人、诗评家谢春池、陈仲义等发起,邀请厦门、泉州、漳州近40名诗人,并邀请了三明及闽西的诗人代表参加。本次年会活动的主题是“闽南诗歌批判”。与以往的诗会不同,本次年会最大的特色是邀请当代艺术家配合,实施诗歌行为艺术,以更直观的方式,诠释诗歌在今天的存在方式。这也是厦门本土诗人与艺术家首度亲密合作。 参与“放置诗人”活动的女诗人南方说,诗人与职业艺术家的合作以往还比较少,很有意义,应该多进行。以前我们也有在公众场所朗诵,朗诵完了也就算了。现在由职业艺术家来策划,做成一个行为艺术,现场有音响,还录音录像,剪辑成短片,能够完整呈现出一种意义。艺术家的想法对我们很有启发。 南方表示,“放置诗人”计划以强大而蓬勃的城市特征为背景,表现诗人们孤独而倔强的声音,可以清楚地看到现代诗歌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诗歌与普通大众的联系。 (文/记者 春雷 图/曾焕光 )
俯身 就在你的身躯之上 我怎么了 就爱上这一望无际的颠沛流离 ——南方《大海》
我对着长着皱纹的镜子发呆 幻象在转身时隐去 我看见自己带走残留的体温 留下水一样冰冷的身子 ——颜非《比喻》
曾听爷爷说 那鱼有一条隧道 我们都躲着 也不愿意进去看看 现在 我在他乡的岸上 搬弄着那样的礁石 进入了那鱼的隧道 ——岸子《故乡·礁石·鱼》
凡是被揭示过的,都留下暗痂
子梵梅
是夜,很多人还在摇摆不定 或修补从前的一些疑问
“对自己要狠一些。”她挺了挺胸部 卑微的发动机在杂草丛里突突作响
拯救走到哪一级浮屠了 你看见的,全是盲影 我只在我的体内获取信赖 我为迎接,替自己预埋了一地的垂怜
人世啊,我洞穿你时,我死于陌生和不敢置信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3 19:31:2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