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吾修吾身,吾修吾心,吾修吾德

您是本帖的第 4833 个阅读者
标题:
一名中专生的成长历程:道不尽自考情怀
小文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管理员
文章:1857
积分:14507
注册:2006年3月24日
楼主
 用支付宝给小文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小文

发贴心情
一名中专生的成长历程:道不尽自考情怀

“我就是要向人家证明我是优秀的,证实自己是能行的!”——肖宝华

  在那间简陋的学习室内,肖宝华一如既往地埋头苦读,今年6月,他已经研究生毕业了,而今他正在向明年三月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发起进攻,他说“我就是要向人家证明我是优秀的,证实自己是能行的!”

  肖宝华,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从事计算机教学和管理工作,这个名字最初是在今年4月《中国教育报》的一则新闻中看到,当时只当是首都师范大学一名普通的老师而已,却不曾料到其实关于他的新闻还要追溯到两年以前,2002年首届华夏大地教育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优秀自考生名单中,北京市自学成才先进个人中,“肖宝华”赫然在目,当年他早已经顺利通过法律专业和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段自学考试,并顺利考入首都师范大学攻读法学教育方向硕士学位。

  自考情怀:曾经沧海难为水

  提起自考,肖宝华总觉得那是一种言不由衷的亲切:“我是自考生,虽然现在我不再在考,但是我还是常常关注自考的动态,哪怕是看到‘自考’这两个字样,那也是亲切的”。的确,自考过来的人对自考总是充满了这样一种情怀,毕竟那是自己曾经走过的一段记忆深刻的道路,这段路里辛酸、苦乐都已经融入了自己生命的追求。“自考培养了我超强的自学能力,锻炼了我的毅力,在这个过程中,我耕耘,我收获!”肖宝华对自己的自考生涯这样评价,他全心地灌注了自考这块沃土,自考也同样为他的人生道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肖宝华1986年毕业于北京一所师范学校,1988年开始参加自学考试,于1991年、1995年先后取得行政管理和法律专业大专文凭,之后进修学习了计算机专业知识,1997年取得国家律师资格,2000年、2001年又取得法律、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文凭,并取得学士学位。间断的十几年的自考生涯是肖宝华生命中不可磨灭的记忆,从一个普通的中专生到两个大专文凭再到两个本科文凭,肖宝华一路走来,艰难而又坦荡。

  成功——源自不甘平庸的心和勤学苦练的功

  初中毕业时,因为家境贫寒,肖宝华放弃了上高中的念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通州师范学校念中专,中专毕业后,凭借他在校时的优秀表现,他顺理成章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岗位,然而,肖宝华却并不满意,他始终坚信自己不应该是这样平庸地生活,他在心底告诫自己:我不甘心,当初成绩是那样优秀的我,怎么可以就此了断前程呢?于是,工作之余,肖宝华总是将自己埋在书海里,尽情地吸取知识的力量,那时,他还没有找到一种更适合自己选择的道路,他在寻找,他也期寄有朝一日能和那些上了高中上大学的同学们同处一室。1988年,肖宝华走上了自考之路,这条路成就了他不甘平庸的起跑线。

  踏上自考这条道路,肖宝华已经做好了接受一切困难的准备,他于1988年参加自学考试,当时他报考的是行政管理专业(专)自学考试,由于工作所在地地处郊区,无法获得及时的自考信息,只有靠自己死啃书本。也正因为如此,他学习每一科课程,都要记录两本笔记,一本是要点摘抄,另一本是总结。其中不懂的没人可以解答,懂的也没有用武之地,可已想象当时的学习显得是那样的生硬而无生机,但是肖宝华仍是每次报几科就通过几科,最多一次曾经通过5科。当时,肖宝华唯一的动力就是:我要证明自己是优秀的,是有能力的,我一定不会比上了大学的人差!就是凭着这股要强的劲,肖宝华坚持下来了,为了准备考试他每天晚上都要学习到12点后,常常一觉醒来时,发现自己竟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成家后,妻子曾经玩笑说:“你都四年没有进过商场了,再不来就要成外星人了!”肖宝华笑笑,他不过是将时间融入了学习。

  为了能够顺利通过考试,肖宝华必须要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同时,他还要尽可能去了解多一些的及时信息,因为当时自学考试尚不如今天发展的成熟,也没有网络这样发达的媒体,往往为了一本教材,也要令肖宝华辗转几次进城买书、看书。一次为了一本书,他已经连续去了几次书店都没有找到,后来找到那家出版社,结果出版社的人说,那本书已经卖完了,斗志昂扬的肖宝华宛如遭受了一个青天霹雳,顿然失了往日里的锐气,那男儿有泪不轻弹的泪顿时溢出了眼眶,他恨不得找个角落让自己埋葬,多少个日夜里给自己灌输的精神力量刹那间似乎将要崩溃。这时,一位编辑老师留意到了他沮丧欲哭的神情,那种神情让这位老师深切地感动了,在这位老师的帮助下,肖宝华终于如愿的找到了那本书,而这时离考试已经只有两天了。接下来的两天,可想而知,肖宝华夜以继日地赶工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考场上,肖宝华从容做答,虽然这科成绩并不十分理想,但也通过了,这凝聚了他为那一本书牺牲的睡眠,同时也凝聚着那位好心编辑老师的好心帮助。肖宝华戏说:“如果当时这门课没有考过的话,我最对不起的就是那位不知名的好心编辑了。”

  肖宝华的刻苦努力,在他的成绩中得到了一一印证,尤其值得一提的莫过于英语了,在肖宝华的那个年代里,初中没有学英语,中专也没有学英语,而自考却是一定要考英语的。凡是参加自考的人都知道,英语常常是拖人后腿的课程,更何况对肖宝华这样一个连ABC都不知道的人呢?奇迹往往就发生于你认为不可能的时候,肖宝华从ABC开始,逐字逐词地开始背诵英语单词,学习英语语法,他不断培养自己学习英语的兴趣,当他的词汇量从一个到十个到百个到千个不断递增时,他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在增长。终于,肖宝华继续保持着他的记录,还是一次就顺利冲破了这道难关,着实让人不得不佩服。如今,肖宝华更是将英语已经视为一种很熟练的语言,并翻译了不少学术论文,笔者见到他时,他就正在翻看一本国外的人文地理刊物。他说:“学无止境,国外的许多知识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当初学习英语时因为条件所限,学的多是哑巴英语,今天已经到了告别哑巴英语的时代,我还要在这方面继续不断地提高!”

  梅花香自苦寒来:一碗酱油拌面条

  生活的艰辛,让肖宝华过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尽管选择了中专,中专毕业即走上了工作岗位,这仍不能改变原本贫寒的家境,当时那点微薄的工资收入,在除去给家人做经济梁柱的那部分钱外,自己所剩无几。那是一个暑假,学校里空荡荡的,对肖宝华而言,这是学习的最佳时机了,但经济上的拮据使他每天只得以酱油拌面条度过一个假期,有时甚至只吃一个凉馒头作为晚饭,以便省下钱来买书和学习资料。那时,因为没钱买足所有的书和学习资料,肖宝华还经常到书店里去看书,当时书店规定是不允许长时间在书店内看书的,肖宝华日复一日的光顾终于感化了书店老板,当年老板的那一句:“自考生真不容易啊!”肖宝华至今仍记忆犹新。现在想来,肖宝华自己也觉得当时的自己是那样委屈地生存着,但是如果没有当初那种委屈,那种坚持不懈,又何来今天这般成就。

  一碗酱油拌面条,这是怎样艰苦的生活,于我们这代人似乎已经难于想象,肖宝华挺过来了,他咬紧牙关坚持着。他也正是用这样言传身教的方式感染着他的学生,他所教过的学生也无不为他的勤奋苦学的精神打动。而今,肖宝华还将继续影响着他自己的孩子和更多的学子。他常用最通俗的语言教导他的孩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今天不用功,以后就不会有轻松,贪得一时之玩,误了终身大事可是得不偿失的!”其实无论是对自己的孩子还是对他的学生,肖宝华都在尽量塑造自己的形象,用他自己最好的实践教育下一代,因此,肖宝华还被评为“首都师范大学优秀教师候选人”之一。

  尊严来自实力 自考塑造人格

  “尊严来自实力”是肖宝华信奉的格言。达尔文进化论中提出的适者生存的理念不仅是进化的规律,更是我们现今所要面对的,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适者生存就要求你有实力,有能力,只有当你拥有这种实力时,个人的价值也才方能实现,个人的尊严也才能体现。在长时间的自学过程中,肖宝华在积聚自己的实力,也在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即使每天都埋头苦读,他也从来不缺乏与社会的交流,工作中、生活中,肖宝华也用同样的自考精神武装着自己。用他的话说,“是自考塑造了我的人格”。

  1997年,肖宝华通过律师资格考试,获得了律师资格证。这为他以后从事律师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后来的法庭上,肖宝华以他的博学,以他旁征博引的事例打动了法官,法官用欣赏的眼光打探这位三十出头的小伙子,那时肖宝华是自豪的,他的尊严在提升。

  2001年9月肖宝华以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被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录取为硕士研究生,他带着激动和喜悦的心情迈进了首都师范大学的校门,攻读法学教育方向硕士学位。这是肖宝华生命的又一次升华,从梦想中的大学到研究生,他经历了太多,他也获得了更多人的认可,他以他的实力争取了他的尊严。

  我骄傲 我是自考生

  回想自己走过的道路,肖宝华不由地感慨:“是自学考试使我由一个中专生成长为了研究生,在十几年间断的自学考试中,我撒下了辛勤的汗水,也有耕耘的收获,虽然这之中少了许多青春的浪漫,但却有着丰富知识的底蕴,由于自考积累的知识和培养的自学能力以及顽强的毅力,我才得以实现自己的追求,这也充分证实了自考生的实力。”

  在工作中,肖宝华塌实肯干,积极进取,丝毫也并未因为参加考试而怠慢了工作,他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成为教学骨干,并负责学院计算机教研室的工作,先后撰写多篇论文发表,如《简论家庭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论高等法学教育法律语言的重要性》、《论法律教育的构建》等论文均在知名刊物发表,并编写了《现代教育技术》一书。

  “付出即会有收获,机会对待每个人不一定均等,但是一旦有机会出现,机会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如果你未能抓住,这不得不说是遗憾,上帝总是眷顾那些有所准备的人,因此我们不应轻言失败,失败不过是给自己找的借口,我们应该时时从自身寻找原因,寻找突破!”末了,肖宝华用发自心底的声音告诉每一个已经参加和准备参加自学考试的人,“虽然现在我已经结束了自学考试,但我还在关注着自学考试,因为我曾经是一名自考生!我骄傲,我曾经是一名自考生!我还会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继续证明自考生的优势!”(宇铃)

为什么要学物理

首先,我所说的理科是指物理数学之类的探究形势执行的理论科学,而文科就是指像语文政治等的建立在社会上的理论科学。

这篇文章是献给对理科学习没有兴趣的人来说的。

很多人把物理、化学、数学的学科认为毫无作用。譬如说,现时在校的学生(包括我的部分同学在内)总觉得与其学习深奥的物理、化学和繁琐的数学,不如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语文、政治、英语的社会学科上——理由是,以后投身社会,使用的更多的事语文、政治和英语,而 不是物理化学。更有甚者,认为数学只需要学会加减乘除就够了 ,就为了理财。

其实要这样说也不无道理。学理科的学生(只有志于理科事业的学生)都知道,如果日后不是当什么科学家、工程师,只要是把终生献给理科事业的职业,学习理科对以后的工作没有什么帮助。即使你从前学数理化多厉害,只要你去当什么翻译家,语文老师等,你以前的努力绝对要浪费掉大部分。因为你一定会把所学的都忘记掉——这是学与用的定律。而且,人类历史上并不缺乏不学理科仍然流芳于世的人物。像大文豪钱钟书,据说他当年考入清华大学时,数学只有令人嘡目乍舌的0分。伟大的抽象画派大师毕加索更使不屑于看物理的书籍。说到这里,如果你一直认为学习理科是没用的话,那你肯定就在点头啧啧,拍手称快了。然而,你有没有想到这两位学文而不学理的“大人物”于人类史上芸芸总多的伟人相比,是不是显得势单力薄呢?是不是其余的“伟人”都没有学过理科呢?当然,从世界史来看,文科的发展比例可早很多也渊源很多,就拿中国来说,直到民国时期,理科教育才真正的面对社会,此前的中国都是重文轻理的以至于理科的发展一直落后于文科。世界各国也大致相同。但是,就在短短的几个世纪内,理科却发展的能和文科相提并论。可想而知,理科对社会的发展有多重要,以至于能吸引很多的人才来学习它,研究它。至一点,中外著名的科学家可以证明。所以说,如果不算理科还没有被人们所重视的时候,就在近几个世纪里头,不学而能有所作为的人是绝无仅有的。换句话说,如果你不是天才,不学理而想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

依此所推,物理是近代理科中发展最早的一刻,被誉为理科的基础,是必定要学的。如果你不愿意学习其他的理科科目,至少,你应该学好物理。对于这点,我不想说太多,因为就在老一辈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也能体会到。

我想,理和文,是人类所创造的科学中的根本。文科主宰人类社会的秩序和安定,以及信息的交流;理科是发展人类社会的动力,是开创人类辉煌和伟大的唯一工具。如果说,人是要渡河的渔夫,文可是河上的一叶小舟,那么,理科就是船上的双桨,推动着我们前进。

亲爱的读者,让我们在看完这篇文章之后,从物理开始,从数学开始,从化学开始,学好理科的知识,为发展属于我们人类的事业而奋斗!

学习政治的重要性

    有的同学认为,政治不大重要,中考所涉及的内容也不多,政治中的很多内容都需要记忆,学习、背诵较花时间,平时也就不注重。这种认识是不对的。
  学习的好坏,不仅由一个人的智力因素决定,很大的一部分则由非智力因素决定。非智力因素包括健康的情绪情感,坚强的意志与毅力,健全的人格与个性,学习、生活、劳动中的良好的承受能力、适应能力,等等。初一年级的政治课就是专讲这方面的内容。
  我国逐渐转向法治国家,初二年级学习法律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更能提高我们的素质。
  初三年级更要求我们学习了解我们的社会环境,通过学习,能提高我们分析事物的能力。
  学习政治促进我们的思想和思维从少年向青年转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政治成绩好的同学,他的作文水平都较好,且上课的注意力都较好,数学成绩也不赖。)

  学习政治要靠理解
  从以上的学习内容可以看出,学习政治不能脱离实际,要同实际结合起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经常把所学的内容与实际比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政治课程中有较多的记忆内容,但这些内容不能靠死记硬背,死记硬背的东西很容易忘记掉。我们应该先理解所学的内容,然后再作必要的记忆,这样就不容易忘记,学到的东西也就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了。
  在学习过程中,应多举实际的例子。如学习法律时可用学到的法律常识来解释实际的案例,这样能对法律、法规有更深刻的领会。

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习惯是一个人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包括生话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

习惯是学习成败的关键。学业上取得成功,就个人而言,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智力因素,即天赋,聪明程度,这就是人的智商;二是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这就是情商,亦即后天的努力程度。天赋固然重要,但往往是有的学生很聪明,学习成绩却不出色,相反有的学生智力一般,学习成绩却很好。究其原因,是非智力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些主导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其实就是学习习惯。

那么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呢?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

终于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了:(

今天上午给中日合资的森永公司打电话,没想到接电话的是日本人,他可以听明白我说的汉语,可是他却说不出汉语来,叽呱的都是日语。没办法了,硬着头皮问:“Could you speak English?”日本人笑了,他的明白,于是我问他:“Could you tell me the price of ……就是怎么也想不出*中老年奶粉*怎么讲。最后还是他用英文告诉了我一个电话号码,打了那个电话,解决了问题,于是决定好好学习E文了:(w

学习警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识就是力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天生的才干如同天生的植物一样,需要靠学习来修剪。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我成功是因为我有决心,从不踌躇 。

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 —— 徐玮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志不强者智不达。 —— 墨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曹操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 爱因斯坦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作为一个人,要是不经历过人世上的悲欢离合,不跟生活打过交手仗,就不可能懂得人生的意义。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某日,一位管理学教授为一群大学生讲课。课近尾声时,教授拿出一个两公升的广口瓶放在桌上:“我们最后来做个小试验。”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把它们一块块地放进瓶子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瓶子满了吗?”所有的学生都回答:“满了。”他反问:“真的吗?”说着他从桌下取出一桶砾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使砾石填满石块间的间隙。“现在瓶子满了吗?”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满。”一位学生说道。“很好!”他伸手从桌下又拿出一桶沙子,把它慢慢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的更多间隙。他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没满!”学生们大声说。然后教授拿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
它告诉我们,人生就好比这个瓶子,必须先把生命中的大石块放进去,然后再放砾石、沙子、水,这个次序决不能颠倒;否则,大石块就永远放不进去了。信仰、学识、技能、事业都是生命中的大石块,要趁着年轻力壮,把这些东西学好用好,稳稳妥妥地放进自己的瓶子里,然后再从从容容地去休闲去游玩去消遣。否则,年纪轻轻就先忙着吃喝玩乐,不干正事,不务正业,那就等于瓶子里先装了一堆无关紧要的砾石、沙子,等醒悟过来,想装大石块时,已为时过晚,只能空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小文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12/11 15:28:03

 1   1   1/1页      1    
Copyright ©2000 - 2005 7742180.com
页面执行时间 0.06200 秒, 4 次数据查询